(一) 【居士(佛教文献学研究者)】 (20210307)看到有某位大学教授在你的材料(《关于佛经翻译和巴利语的交流讨论》)中说:“佛陀传教不是用巴利语,而是一种流传在印度东北方的方言,但巴利文的确是最早用来记录佛说的语言。”这两个说法其实都不准确。佛教文献学界认为,佛陀传教目前看来肯定是以佛陀晚年的活动地点,也即摩揭陀地区的方言为主(但不是“东北方的方言”,摩揭陀在五印度的区分之中
关于南北传教法的交流讨论之五(20210312) (一) 【居士】对文章《由南传经典论证佛陀涅槃后仍“存在”》(https://mp.weixin.qq.com/s/HhxAeRtEIeOLhDO9NLHciQ),有人留言: 经过这么些见闻,我不太相信“常住真心”的说法了,只有识阴的假象。“常住真心”它没办法证明,因为根本没有人通过禅那证悟到,也许真的就是一个后人架构出来的概念法
戒律答疑讨论之五十八(20210312) (一) 【居士】笫一天,在路上意外捡到60元人民币。第二天,腰部摔伤。这两件事,有没有因果关系?意外之财是不是有意外之灾,不能获取? 【贤佳】这两件事是不是有因果关系不好说,也可能是各有因果,因为虽然原则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无量世的善恶业因随缘成熟时错综复杂。按佛法戒律,对他人遗落的钱财不应捡为己有。可以暂时守护,等失主返回寻取,或者捡起来招领
由南传教法论知恩报恩之二(20210312) (一) 【居士】对文章《不度父母是为忘恩负义!由南传教法论“报父母恩”》(https://mp.weixin.qq.com/s/dmEgl4mhRpGR7R3qgfEN-Q), 有人留言: 父母、他人需要你多管闲事吗?这是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两条路线的政治斗争,斗争与佛法无关。但佛陀正法必须建立在个体主义之上,所以修行人的“三观”又与佛法有关
护僧问题答疑讨论(20210311) (一) 【居士】一位学修南传佛教的尼师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文章: 《供养时为什么比库需要询问供品内容?(觅寂尊者)》(欢喜觉悟2021-03-05) https://mp.weixin.qq.com/s/bg-z1mqfKK1B8eCYQf3G7g 这篇文章内容摘录自《护僧须知》,是教育居士如法护僧。这令末学想起一件事。有位汉传佛教法师曾在朋友圈发文
论恶誓(20210311) 【法师】最近看到媒体曝光了两位“假活佛”的情况,揭发了其行骗模式,其中有一个点引起了我的关注。往往被骗财骗色的信徒之所以就范,很大原因是在皈依“假活佛”时,此骗子要求其发了“誓愿”(冒充密宗三昧耶誓愿),大体内容就是对“上师”言听计从,否则就遭雷霹或下地狱等等。相信这也是很多受害者内心困惑的问题。那么从佛教正理来看,从因果法则来看,这种恶誓、邪誓,如果依从会怎样
论佛法与孝道(20210310) 【居士】莲池大师《竹窗随笔·出家父母反拜》:“予作《正讹集》,谓‘反’者‘还’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还其礼,非反拜其子也。一僧忿然曰:‘《法华经》言,大通智胜如来既成佛已,其父轮王向之顶礼。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训,因刻之经末。’予合掌云:‘汝号甚么如来?’僧谢不敢。又问:‘汝既未是如来,垂成正觉否?’僧又谢不敢。予谓曰:‘既不敢,且待汝垂成正觉,更端坐十劫
一些交流讨论(20210307) (一) 【居士】真是世事无常,没想到贤A法师还俗了!之前在龙泉寺我经常参加“佛子之家”精进共修法会,贤A主持。有一次我吃饭剩下,他还打过我,也不疼。大家都很开心,都希望被法师打,我是实在不喜欢吃那块糖,才被打了一下。没想到贤A两年前就还俗了。您跟他再没有联系吗? 【贤佳】确实世事无常。学诚事情曝光不久,贤A法师给我回过一封邮件,我作了回复
(一) 【居士】 我只是初修,仅能结合以前做佛教翻译的一点经验,反馈一下我的理解。在我看来,要翻译,或者判断,探讨关于佛教经典的理解,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首要的,当然是证量。没有证量,是做不好佛经翻译的,也很难真正理解佛经。证量只能靠修行,如果能够跟着有证量的老师修行,能少走一些弯路。如果自己修,道路会更多曲折。但无论如何,没有修行的证量,没法翻译佛经,翻译出来的东西只能是以盲引盲
辨破净空法师崇护藏密邪说(20210305) 【居士】《净空法师:我对密宗仰慕、尊敬,但是不敢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LSKD9aFLE (字幕摘录){净土方便在哪里?是离开染污得清净心,比较容易;密宗是不离染污在里头修清净心,那很难。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告诉我,密宗是两个路,一个是成佛,一个是堕地狱,没有当中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