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类
论物欲和精神 (20210401) 【 居士 】这么多年看到的都是灰色现象,导致中国人去信仰的就是一边做坏事一边求财保平安的索取现象,我希望你能把中国佛教古人遗传下来正能量的东西深入人心。现在各行各业是搞经济效益为主体,连教育机构都是如此,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上课不讲重点,课下高费补课,不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师生情了!《三字经》只在不懂的幼儿园唱唱,到了中学懂事的年龄没有了重点育人处事的课程
论佛法与孝道(20210310) 【居士】莲池大师《竹窗随笔·出家父母反拜》:“予作《正讹集》,谓‘反’者‘还’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还其礼,非反拜其子也。一僧忿然曰:‘《法华经》言,大通智胜如来既成佛已,其父轮王向之顶礼。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训,因刻之经末。’予合掌云:‘汝号甚么如来?’僧谢不敢。又问:‘汝既未是如来,垂成正觉否?’僧又谢不敢。予谓曰:‘既不敢,且待汝垂成正觉,更端坐十劫
论唯识义(20210217) 【居士】(20210202)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是现行出了心外世界,还是现行出心外没有事物,可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错觉(虚妄分别)?这是理解佛陀三时教法的关键。 【贤佳】您说的这个“心”,是指凡夫通常认为的六识见分,还是指包含相分的八识?何以说这是理解佛陀三时教法的关键? 【居士】(20210203)这个“心”是圣者(登地菩萨)才能见的心
论多佛出世(20210206) 【居士】“义云高自称为佛,且在世多年,必是大妄语人”,这个论证逻辑有问题。释迦牟尼佛也同样自称为佛,在世多年。 【贤佳】“自称为佛,且在世多年,必是大妄语人”,前提是前佛示寂之后的教法未灭时期。如《楞严经》说:“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
论僧人不应竭取财供 (20210107) 【居士】《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与魏梅荪居士书(十二)》:“昨接手书,不胜惊异,方峻生可谓难舍能舍矣!虽然,尚须为彼后日过活虑。祈阁下将彼请到观音庵,同妙莲、心净等,详悉问彼尚有多少田地。如其所有田地可以养家,则彼已发心送法云寺则便作彼之功德。如其所有不足为养,当将此田作为法云租田,岁出租若干,任凭法云种竹、木、五谷、蔬菜,以作慈幼院工农场之备。如此
论观过与见过(20210104) (一) 【居士】有人留言如附件截图: (留言内容){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 我们作为佛弟子,应当持戒修行才对,可是在当下佛教界有种怪现象,他们有很多富余时间指责别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好象他们自己修炼已经超凡入圣。说实话,他们才是真正的魔,魔是不开悟……菩萨不见他人过,一个真正修行人那有时间整天说东说西。}
关于破立的讨论 (20201026) 【居士(原龙泉寺)】持不偷盗戒,简单理解,随之深入学习:从对待金钱、外物心态开始,即刻起不用不属于我的东西,勿自欺欺人(如叫他布施破他悭吝),采用正面引导方式破其悭吝,以身作则。自己想要的一切采取合理正当的方式获取并将其循环利他…… 【贤佳】很好!随喜!藏密邪师强夺或诈取他人财物,自许是慈悲破他人悭吝、令他人培福,实违佛制,是为邪恶。 可参看《宗萨钦哲仁波切
关于对待杂染境缘的交流讨论 (20200901) 【某尼】末学看到一位法师写的文章,下面是重点内容摘录: {有一天,接到母亲弥留的消息,赶紧回老家。这一回,让我的这颗凡夫心又原形毕露。曾经让我如此迷恋的“老家”,如今竟然如此让我排斥。 不大的空间,很多人抽烟,很多人喝酒,很多人吵闹,一言不合可能就接上火了,争吵随时会升级,毫无掌控的可能。 心里立刻就动念,只要事情办完了,我就马上走,回到山里去
佛弟子写文打赏、稿酬及经忏收费的交流讨论 (20200821) 【居士】佛弟子写佛法文章搞“赞赏”如法吗?应该怎么看待、对待?以下是我写的两篇,请指教: 《文章设置赞赏就是借佛敛财甚至诈骗?》(2019-06-20) https://mp.weixin.qq.com/s/cE9f1X0zU1VHdUr5n3BCnw (摘录){佛教徒使用赞赏功能既不违反平台规定,更不违反法律
关于“新兴宗派”的交流讨论之二(20200711) (一) 【开宗者】佛教有真理教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亦有,因此,佛教有圣贤,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亦有。 认识可以有差别,但佛教徒对其他诸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真理性教义,亦应表示尊重。因此,越是唯物的宗教,越是接近天上的真实形态,即越是接近真理。 我是站在佛教的立场,借用佛教的经典,修行佛教的经典,才发现宗教的唯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