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兰生辑录,民国张瑞曾点评,现代编者补评及注) ( 1 )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 , 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 、 极高明。 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 , 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 、 寡嗜欲。 ( 2 )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
交流类编 01 :学诚事件( 2022~2024 年) (20250113链接版) 一、人事 《辨析〈学诚法师的冤情,贤佳法师是共济会会员欺骗我们〉》 https://www.uncn.top/9746.html 《学诚事件疑思》 https://www.uncn.top/9785.html 《学诚事件疑思之二》 https://www.uncn.top/9802.html
【 网友甲 】 (20241231)关于释月悟的最新动态: 曾被“戒香斋”批斥的月悟,又出家了。不久前,加他微信,他说:“佛陀当年建立僧团,最初僧活方式,就是云游流浪,托钵乞食,居无定所。”自赞自己现在就是这种僧活,最为如法。敬请贤佳法师亲自解答,我不相信释月悟对戒律有什么研究。 【 贤佳 】 他已破重戒,不能再出家,属于出家十三难中的“边罪难”,出家不成,其托钵乞食所得都属于盗窃
(一) 【 居士甲 】 我自学佛以来与净土宗有缘,平日主要功课为念佛,也深知末法时代应以戒为师,很看重戒律。可考虑到既有家庭又有工作,怕做不到而导致犯戒,故学佛八年多迟迟未敢受五戒,但自皈依后在生活、工作中都尽量向五戒的方向努力。2023年7月,感觉再不约束自己就会太放逸,加上种种因缘让我感受到无常时刻会到来,终于鼓起勇气第一次去受了五戒,希望用戒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 网友甲 】 我想和您讨论一下有关“人是否应依附于某种宗教”的问题。 您之前曾经说:“如果自己本没想受戒,只是不认可佛教戒律的意义、可行性而认为应该扬弃或修改,那可再多了解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佛教戒律内容,可能认识会不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不止是我一个人,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多人,尤其是我们千禧一代,对宗教有和上一代截然不同的看法,而您
(20250106) 【法师甲】 我最近感到自己对于别人的过愆,心态放松了许多,包括以前我常容易责求高位者,现在我也放松心态了。总结原因,一方面是我悟到了这个世界上成圣成贤的人毕竟是少数,愿意以圣贤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人也是少数,没必要苛求别人都要做圣贤。另一方面是我对“众生平等”的体悟加深了,特别是对高位者,我发现跳脱一点来看
〔清代〕金兰生辑录,〔民国〕张瑞曾点评,现代编者补评及注(20250106) ( 1 )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评】传家久远,总不外“读书积德”四字。若纷纷势利,真如烟花过眼,须臾便灭。古联云:“树德承鸿业,传经裕燕贻①。”又云:“树德箕裘②唯孝友,传家彝鼎③在诗书。”又云:“天庥④静迓⑤唯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又云
〔清代〕金兰生辑录,〔民国〕张瑞曾点评,现代编者补评及注(20250106) 作者自序 余自道光丙午岁,敬承先志,辑《几希录续刻》。工竣后,遍阅先哲语录,遇有警世名言,辄手录之,积久成帙,编为十类,曰《觉觉录》。卷帙繁多,工资艰巨,未能遽付梓人。因将录内整句先行刊布,名《格言联璧》,以公同好。至全录之刻,姑俟异日云。 咸丰元年辛亥仲夏
【 法师甲 】 最近这次A师发作情绪,在事情已经过了之后,还是会在一些有我在的场合说一些让我听着觉得含沙射影的话,如说:“我现在都不敢随便说话!”“能者多劳啊!”等等。我会觉得这个人“惹不起”,能躲多远躲多远,能不碰就不碰。 话说回来,一个人做到了这个份上,让人“敢怒不敢言”,其实也挺悲催的。之前还有一次事情,就是我们有一天到大寮(编者注
【 居士甲 】 (20240408)以下是我刚写的偈子,恳请您帮我看看是否合道: 真如 光明遍照大千世,三界无真常混起。自性清净转**,狂心即歇根尘彻。 无念有念念念空,念正念邪念念觉。万象森罗闪电中,东西南北一场空。 耳根圆通通法界,不立一见见性中。无你无我性空寂,有你有我明本心。 千差万别相相空,无差无别本性中。非真非假离两边,亦真亦假在中间。 一念无生拈花笑,一尘不染亦复然。诸上善人灵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