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答疑
戒律答疑讨论之四十五 (20201108) (一) 【沙弥尼】《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戒疏》续云:‘言遮恶者,圣未制前,造作无罪,由非正业,无妨福善,自制已后,尘染更深,妨乱修道,招世讥谤,故名遮也。’” 如何理解“自制已后,尘染更深,妨乱修道,招世讥谤,故名遮也”呢?不制之时不也同样尘染很深吗? 【贤佳】受戒之后,放逸违犯,还有不敬佛语的垢心罪业,所以说“尘染更深”。他人知其应受此戒
戒律答疑讨论之四十四 (20201101) (一) 【居士】名利诱惑确实像毒药一样,舍不得它,执着它,却讲出不要执着的话来,劝人放下,自己又放不了。我这几年观察一些有名望的法师,确确实实存在严重的问题。我知道J法师很多书籍是别人代写,然后署名自己,这是不妄语吗?又想起学诚的各种答疑,原来都是别人代回,网络一片赞声,称赞多么辛苦等等浮夸词,他竟然丝毫不作解释,把功德揽在身上。 【贤佳】是的,很可悲
戒律答疑讨论之四十三(20201028) (一) 【居士】(20201018)今天我看到W(女)一直拉着X法师的胳膊,在他耳边窃窃私语,虽然他俩关系好,而且W已经60多岁了,但就这样一路紧紧拉着X法师窃窃私语的动作,真的好么?是不是法师在外工作忙,对戒律的要求就可以降低呢?或者说大乘佛教对此有什么开缘么? 【贤佳】不好。在外工作,更应严谨戒律,否则不仅自损,且引人疑讥,败坏佛教形象和风气
戒律答疑讨论之四十二20201018) (一) 【居士】佛为啥说以戒为师,而不是以经为师? 【贤佳】以戒为师是以经为师的一部分,因为佛经也讲戒法并多强调持戒,经法落实行持以戒为首。另外,一般人容易粗率依经法凌越戒律,其实违背经法而不自知。所以要强调以戒为师,即是正确、稳妥落实以经为师。 如《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
戒律答疑讨论之四十一(20201011) 【居士】以下问题请益: 1.佛弟子能使用动物制品吗?戒律可有禁止? 末学所处环境,是多雨的气候,尤其入秋以来,雨天的时候很多。学佛以后,本来不再购买皮包、皮鞋、羊毛、羊绒等动物制品了,但因为天凉路湿,末学的鞋不能防水,只要雨天或雨后路湿出门,鞋袜都湿透了。雨靴或防水鞋套又不适合日常出门穿。末学急需一双防水鞋,就去一家商场买鞋
戒律答疑讨论之四十(20201004) (一) 【居士】我看上期《 戒律答疑讨论 》第一个对话中您和那位沙弥的对话,想到了我自身是不是应该去受戒。虽然我没受五戒,但我一直用五戒十善甚至更多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身语意的言行与心理活动,但这终究不是受戒。前几天我休年假回家,就吃了肉。一直以为自己这半年来小心翼翼一心向道的心是很坚定的,但其实特别脆弱,回家就不堪一击了。父母支持荤素搭配,少吃肉
戒律答疑讨论之三十九(20200927) (一) 【沙弥】持戒能够直接扭转恶业为善业,所谓的那些“固执极端嗔心”等刚强难化的习气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人会越来越调柔。所以出家人应该向往寂静处持戒修行,但众生总是无法完全脱离世间,所以才会有祖师们制定规矩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持戒。 【贤佳】随喜善思!持戒不仅直接要求禁止恶业,还有渐次深防、助缘深防以落实止恶,如杀盗淫妄的前行方便乃至起心谋虑
戒律答疑讨论之三十八(20200920) (一) 【居士】佛陀说过有的遵守,没的不要制定。有的经典说小小戒可放弃,大迦叶绝不放弃。可是中国太方便了,致使今天戒律无从辨别真伪。不该加的加了,不该减的减了,美其名曰随方而便。方便的结果一定是下流,因为中国人的根性就是实用主义。禅宗种田就是很大遭受非议的地方,直接违背戒律。中国佛教界干了很多公然违背戒律的事,使学人难辨真伪,皆因方便太多了
戒律答疑讨论之三十七(20200912) (一) 【居士】《佛为每个人都安排了很多陪练和提婆达多》(琉璃田地 2020-09-04) https://mp.weixin.qq.com/s/uylmHHvFd14_S0uX_3aaPQ 《静心倾听8分钟,连接宇宙超大能量(智慧的爱 )》(琉璃田地 2020-09-06) https://mp.weixin.qq
戒律答疑讨论之三十六(20200823) (一) 【居士】关于八关斋戒,法师请阅: https://m.weibo.cn/1220918082/4539553703267846 (摘录){《观无量寿佛经》这些经文,进一步佐证和支持了上述《优婆塞戒经·八戒斋品第二十一》中这些经文,佐证和支持了下述观点:八关斋戒只能从人受,一次只能受一日一夜。} 【贤佳】宜应结合律典所说综合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