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人文章
对太虚法师、法尊法师、清定法师、能海法师、智敏法师等人如何看? (赏花人 2019-06-03 ) 问: 对太虚法师、法尊法师、清定法师、能海法师、智敏法师等如何看? 复: 太虚法师引进藏密,大约想改造藏密,发心很好。但现在看,不可能,双修、四皈依不可能改变,结果是汉传、佛法灭得更快。藏密表面是有些跟汉传大乘一样,其实不一样。那个四皈依就和汉传优良传统“依法不依人”严重冲突
藏密的业印修法成立吗? (赏花人 2019-06-01 ) 有人说 在男女**时,有性高潮起来,有窒息感的时候容易证果,证空性。这是错的,错在淫欲心里不可能证果。 首先从因果角度谈。 证果这个果是清净的果,淫欲心是染的,染心不可能感净果。淫欲心的果就在欲界。在淫欲心起的时候,去观苦、空、无常、无我也好,观析空、体空也好,念佛也好,果报还是在欲界,出不了轮回,证不了果的
淫欲不现行不等于得定,得定必不现行 (赏花人 2019-05-29 ) 问: 淫欲不现行时,是否观照就有可能证果? 答: 这还不够的。一般来说,五停心观后修观是容易证果。淫欲心不现行,未必就代表嗔心不现行(慈悲观所治),不代表心不散乱(呼吸观治),不代表无愚痴心(因缘观所治),不代表业力伏住(念佛观治)。 好比一个人,他在淫欲不现行的时候,嗔、散乱、愚痴等心可以很重
反思印顺法师之六:中观接入唯识,说唯识不了义即说中观不了义 (赏花人2019-05-15) 印顺法师说唯识不了义,甚至不能证果,也认为唯识与中观宗旨不同,教观有本质区别等。法师看出的这一结论,应该是站的角度问题。本文即找几个角度,说明唯识、中观本来无碍,也说明印顺法师看问题的角度以及一些结论是需要被重新审视、思考的。 ㈠中观与唯识的对接 ⒈ 中观缘起性空接入唯识: ⑴ 缘起接入唯识 接入角度
反思印顺法师之五:大乘中道缘起理被解成小乘缘起,则大乘教理行果皆灭 (赏花人2019-05-15) 在5月14日的文章中已经说,佛法中缘起性空可以有四种深浅不同的内涵,一名四义,俱说缘起性空。印顺法师那个缘起性空是二乘,不是一乘。印顺法师说过,烦恼灭尽,就是入涅槃,不会再有后有了。如果说“五蕴是缘生,缘生之法缘灭必灭尽而永不复有,所以五蕴空”,这不是大乘的中道缘起,非大乘的真空妙有
反思印顺法师之四:声闻三法印与大乘一实相印之异同 (赏花人2019-05-15) ㈠概述藏教声闻法三法印 依声闻阿毗达摩所说四谛十六行相: 三法印,由四谛十六行相中抽出。诸行无常印,即苦谛四行相之一的无常。诸法无我印,即苦谛四行相之一的无我。涅槃寂静印,即灭谛四行相的灭、静。 无常之因容有二义:一待缘故无常,二生灭迁流故无常。待缘为生灭迁流之因,生灭迁流是待缘生之必然现象。此外还有说非究竟故非常
反思印顺法师之三:法师之因缘观偏离《中论》因缘观 (赏花人2019-05-15) 本文分三: ㈠概述大小乘因缘观之不同。 ㈡概述龙树菩萨《中论》之大乘因缘观。 ㈢引述印顺法师因缘观,评议印顺法师执小乘因缘观,而不能通因缘与非因缘无碍的大乘因缘观。 ㈠概述大小乘因缘观之不同 ⒈ 大小乘因缘观之不同之处 诸法因缘生,是大小乘教法共说,而大小乘之因缘观有深有浅,有共、有不共。 单纯的“此有故彼有
反思印顺法师之二:天台一心三观随顺佛说,并非为了圆融而圆融 (赏花人2019-05-15) 印顺老法师比较提倡“中国祖师为了圆融而圆融”这个说法,现在这个说法已经被很多朋友接受。汉传佛教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即空即假即中”等,都是印顺法师认为不符合佛陀本意的说法。本文目的:略为说明汉传一心三观,与心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等,本源自佛经,名义皆不离佛经。 ㈠接前文选一 在文选一中
反思印顺法师六篇之一:误解智者大师的正见,自相矛盾的缘起见(赏花人2019-05-15) 印顺法师的根本知见是矛盾的:一方面说“空有无碍,性空不碍缘起有”;另一方面,否定了智者大师在论及通教时说的“有一类利根者,能够从空转不空,从而明中道法性”的说法。这是一处明显的矛盾。如果“空不碍有,空有本来一如”,为什么又否定智者大师说的“从空见不空义”?如果否定了智者大师“空性与不空诸法互具之义”
正式评破印度月称(格鲁所宗)应成伪中观 (赏花人 2019-05-02 ) 台湾印顺法师秉持应成中观见,继承月称(格鲁所释)的唯识不了义乃至不证果说,这本质上为“大乘非佛亲说”,或大乘不如析空究竟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大乘就是别、圆二种唯识。我于此文略为分析,供诸有缘思择参考。 我于去年试图找出印顺法师思维模式的本质时,发现印顺法师本身知见宗的是应成,而应成错解龙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