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人文章
敬答格鲁派某格西:你们应成中观宝贝的析空止观,唯识正式修观根本用都不用 (赏花人2017) 格西言中意,认为唯识止观不能了生死。格西谤法了。 自 从月称法师曲解唯识起,应成中观派就大约就没人知道唯识不但究竟了义, 远非大部分应成中观师的脑子推测的那样。 应成中观的析空法,唯识正式修学时,根本不用,根本不考虑。 唯识判析空为生无自性性,非究竟空。唯识教中,以体空观为正。唯识教中,此有故彼有的析空
依《圆觉经》为支那堪布再次翻案:兼评议应成中观死执析空的小乘偏空格局 (赏花人2017) 附 《圆觉经》 明文,佛陀说过,体空不必分析,不必思维分别,直接体悟而消除分别念: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
谈四点净土不必定依通途观修菩提心而往生的理由——兼评某上师说往生必定要习三士道之见 (赏花人2017) 问曰:你好,听一个上师说,往生一定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话一定要出离心,发出离心一定要 三士道: “ 上中下的往生都要发无上菩提心的。这个,现在《无量寿经》念的很多,大家念过的都知道,下辈的也好,中辈的也好,上辈的也好,要生极乐世界都要发菩提心,这个是对的。净土法门是大乘宗派,怎么不发菩提心呢
四皈依的是与非 (赏花人2017) 有些大德提到四皈依问题,他们几个就喊我,让我说说自己的思路。我也不太了解具体情况,只能说说表层的一些理解,对这些大德算是有个交代。 还是给自己设置几个问题,自己答。感谢这几位大德菩萨,给我一次自己给自己出难题,自己逼自己去想问题的机缘。 给自己设置的需要思择的问题如下: 一、从个人修证解脱的角度,谈皈依上师的利弊。 二、从僧宝和合的角度,三宝住世的角度
质疑多识仁波切“密比显高论”的二个自相矛盾处 (赏花人2017) 既然多识仁波切,要安立“密比显高”,那么,我就提几点疑问。一方面,给有缘菩萨看看所谓密比显高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二方面,假如仁波切看到,也是希望能帮助仁波切改进自己的论据,更好地提倡“密比显高”论调。 本来这些在二十三点质疑一文中都提到了,但是由于该仁波切回避这些问题,只在一些边缘话题上绕,所以再一次特别把这两点单独提出来
《楞严经》示:无论显密,必须在不坏因果前提下正观真如,若以密宗为由坏四根本戒者即是魔使 (赏花人2017) 盖以修止观者,唯是现前一念,若心中杀盗淫妄习气重,则现前能修之心必受影响,所观境随心转故,岂有杀盗淫妄之心能见离相清净之真如?是以,《大佛顶》中,佛陀告诫弟子时,论淫,则说必使淫机身心俱断;论杀,则说乃至有情身分皆不受用;论盗,则说身心二俱捐舍;论妄语,则纵使再来人,佛陀亦不许说为再来人。
人间佛教之大病(印):藏教析空慧承担不起即人心而入佛性的重担 (赏花人2017) 本文只是提出一个思路,供诸大德菩萨们参考。愿诸承汉传传统之教的大德们,依大乘经论,依大乘圆满教理而展开真正的人间佛教,使众生真正得入佛知见。 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是根本无力承担即众生心入佛知见的重担的。所依教理太狭隘。 一喻 婴儿承重担 初生之婴儿,无力承受百斤重担。析空慧无力承担真正的人间佛教
请慈诚罗珠堪布收回“极乐世界有漏有苦”之论 (赏花人2017) 慈诚罗珠堪布原文: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摘自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修法集粹 有漏皆苦 (一)总述 今天接着讲四法印的第二个———有漏皆苦。 “ 有漏”是什么意思呢?关于有漏与无漏的概念,一切有部、经部以及唯识宗等等宗派,都有自己不同的划分界限。《俱舍论》中讲过很多有漏无漏的差别,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说,所谓“有漏”
再答某堪布:应成派错解《中论》四性推简为析空,望应成派知错就改 (赏花人2017) 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也不无因。这就是体空。 任取一法观察。 所观察之法,它不但不是自生,也不是因缘生。因为世上根本不存在这个离能观察之心而存在的所观察之法。 那么,这个法怎么回事?为什么凡夫见实有离观察之心有一个法存在? 答案是,之所以见实有,就是一念不觉,误以为有。实际上被观察的这个“不自生、不他生、不共
对多识仁波切的十八个质疑:你凭什么把阴阳调和之理说成是性行为作为无上密法理论依据? (赏花人2017) 佛陀授记过,末法时代会有人以“一切处无非净土,一切法无非佛法”的名义来赞叹男女二根、淫欲行。也授记过,会有人以“诸法性空不属因果”来赞叹淫欲。也会有人以“我心不动就可以享受淫欲”的邪见。 如是种种,佛尽见,尽是不吉祥事。 ————题记 关于双修,多识仁波切今天如果不正式提出来为双修辩护